镇江乡村治理“三治融合”经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亮相,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
近年来,我国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,其中江苏省镇江市在乡村治理方面推出的“三治融合”模式,以其创新性和实效性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近日,这一经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亮相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“三治融合”即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。这一模式以村民自治为基础,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,同时注重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,旨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。
在镇江,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强化村民自治。镇江市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,让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。在农村社区,成立了村民议事会、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组织,让村民参与到村务决策、村务监督等环节,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。
二是推进法治建设。镇江市积极推进农村法治建设,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,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。同时,加大农村基层执法力度,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,维护农村社会稳定。
三是弘扬德治精神。镇江市注重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,通过开展道德评议、评选“最美家庭”等活动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提高村民道德素质,营造良好的乡村风气。
“三治融合”模式在镇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首先,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提升。通过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的有机结合,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中的一些难题,如环境卫生、邻里纠纷等,使乡村环境更加和谐。其次,农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明显增强。随着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,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,生活质量不断提高。最后,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。在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下,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,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镇江“三治融合”模式的亮相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。与会代表纷纷表示,镇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。他们认为,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,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,强化法治保障,弘扬德治精神,实现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的有机融合。
总之,镇江乡村治理“三治融合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各地积极探索、不断创新的基础上,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。